佛山市2007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
发表时间:2007-05-25                       文章来源:市环境保护局
[字号: ]            [打印]            [关闭]

一、环境质量

2007年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主要江河水质良好,部分城市内河水质有所改善,声环境质量稳定。(一)环境空气质量

2007年佛山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达到良好(API小于等于100)天数为351天,较去年减少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6.2%;处于轻微污染(API101150之间)的天数为14天。

337×233

2007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降尘浓度达到省推荐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50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2.3%;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53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9%;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73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8.8%;降尘年平均浓度值为5.60/平方公里?月,与去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局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仍然比较差。
  490×309

2007年酸雨污染较去年有所减缓。全市降水pH值为4.81,比去年上升0.17pH单位,酸雨强度有所下降;全年酸雨频率为70.9%,比去年下降8.8个百分点。
   204×236    225×239

 

(二)水环境质量

12007年佛山市中心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27条主要江河中东平水道、容桂水道和潭洲水道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西江干流水道、顺德水道、平洲水道、东海水道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37条城市内河中桂畔海、高明河达到相应水质标准,佛山水道(汾江河)、西南涌、大棉涌、大良河、水口水道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超标项目为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有机物指标。其中水口水道属重污染水平,佛山水道(汾江河)、西南涌、大棉涌属中污染水平。

(三)城市声环境质量

2007年佛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均优于国家相应标准,其中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5 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7.0分贝。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6.8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1.6分贝,其中4类区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超过相应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源构成以生活和交通类声源为主。    

496×250 

 

二、环境管理

(一)建设项目管理

2007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8206个,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为100%。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功能规划要求的523个项目进行了否决。

2007年全市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为687个,实际执行“三同时”的项目数为687个,执行合格的项目数为687个,“三同时”执行合格率为100%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

2007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8.19万吨和13.28万吨,在2006年基础上分别实现减排0.71万吨和1.52万吨,完成了省下达的2007年度减排目标。

强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提升,实现结构减排。市政府印发了《佛山市200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佛府[2007]72号),全市的陶瓷、纺织印染、水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造纸等实施行业限批:原则上不受理非金属矿物制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造纸等能源消耗大的行业的新建、扩建项目的环评文件;对纺织印染行业的新、扩建项目,必须进入纺织园区或基地,实行集中供热、供汽。非金属矿物制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纺织印染、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造纸等能源消耗大的行业的改建项目,除按国家、省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外,必须贯彻“以新带老”的原则,在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实现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全面开展陶瓷等传统产业的调整搬迁和改造提升;实施水泥行业全面整治和逐步关停,促进纺织印染企业治理、搬迁和关停,特别是南海区铁腕关停了狮山镇9家逾期未能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漂染厂,坚决关闭能耗高、污染重、产值小的企业。2007年,全市关停3家小电厂和近200 家工业企业,削减二氧化硫7500多吨,化学需氧量200多吨。

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和能源改造,实现工程减排。继续抓好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共有28座,每日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9.54万吨/日。其中2007年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8座,处理能力为29万吨/,新增COD削减量1.3万吨。狠抓脱硫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全市200多家企业新建或完善了脱硫设施,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0.4万吨;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有近40家企业实施能源改造,改燃天然气、水煤浆等,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0.4万吨。

(三)环境法制

根据“五五”普法工作要求,全市近400名执法人员系统学习了《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办理环境监察执法证及行政执法证;建立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对环境执法人员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配合审批电子监察建设,进一步规范统一审批事项。

(四)环境监督与监察

组织对全市固体废物管理情况、工业污染源厂区环境整治情况、环境安全情况等进行检查;完成进口废物加工利用申请的现场核查128批次;开展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工作;完成了本市核技术利用单位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事项的现场核查工作;组织开展市电力行业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2007年作出行政处罚516起,办理环境行政复议案件14件;发生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起,并移送司法部门立案侦查、起诉。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约53034人次,现场检查企业约20078厂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578宗,罚款金额1621万元,关停企业2305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废旧塑料企业;加大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征收力度,全年征收排污费12923户共12836万元,比2006年增加17.34%

2007年办理市人大、政协议案、建议和提案共24件,办复率为100%。全市环保系统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共8593件,已处理环境信访案件8550件,处理率为99.5%。

(五)污染源普查

市、区分别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副区长任组长的两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市府办印发了《佛山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确定自20081月起对全市64569家企业开展全面普查工作。全市对1803名普查员进行培训;编印5万本污染源普查宣传手册发放到普查对象。

(六)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深化生态示范区创建力度和深度。2007年全市共创建市级生态示范区35个。南海区里水、丹灶两镇成功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专家组的考核验收,禅城区南庄镇罗南村通过了国家级生态村的考核验收工作。

(七)公众参与和环境宣传教育

2007年继续实施有奖举报企业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行为办法,受理有关违法排放工业废水的举报242宗,经查实37宗,奖励举报人38.69万元。

加强环保信息的公开。市、区环保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增加了网上投诉、业务咨询和公众意见等多个互动栏目,同时通过网上政务公开、环保工作动态等栏目,第一时间将我市最新的环保工作信息向公众发布,提高了公众的环保知情权和参与权。

2007年是我市创模冲刺的一年,全市掀起了环境宣传的高潮。在省市电视台、电台、报刊播出或刊登的有关佛山环保内容报道超过3000篇,开设了创模专栏、“创模”专版、创模热线、创模论坛、创模整改专访等专题节目。社会宣传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大型户外创模公益宣传、电子屏示幕、路灯灯杆旗、广告牌、围墙墙体宣传等随处可见,宣传海报、贺卡、笔记薄、刀旗、三角旗等宣传制品广泛应用。环境宣传月活动有声有色。“节能减排”宣传深入人心,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做到了早发动,早开展,早见成效。

环保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有针对性地对 “绿色学校”的持续建设和提升进行了抽查和重点指导,对我市省级第一至第四批绿色学校进行了复查考核。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间,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并对第五批11家省级绿色学校和2个省第三批绿色社区进行颁牌。

三、环境建设

2007年我市环保投资达804176.32万元,环保投资指数为2.24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等)投资 466305.55万元,工业污染防治投资221285.61万元,各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101050.69万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 15534.47万元。

(一)创模工作通过国家考核组的验收

200751620日,国家环保总局验收组对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并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创模验收,标志着我市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二)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汾江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启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确定了“截污治污、引水扩容、疏浚清淤、显绿透水和文化再现”的汾江河综合整治开发思路。提出汾江河的治理要坚持综合整治和统一规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和责任到人,要在大环保的平台上来推进综合整治,把汾江河逐步治理成为我市的绿色之源、财富之河、文化之流、人居之汇。

南海区里水镇、丹灶镇对辖区内的里水河麻奢段、大洲河北段(南沙至上安)和官山涌分别进行了清淤疏浚,总投入超过2000多万元。同时还安排船只对内河涌进行水面保洁和加强安全维护。顺德区容桂眉蕉河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两岸已种植各类树木24000棵,绿化面积45000多平方米,环境绿化接近完工。

(三)烟尘控制区建设

2007年佛山市烟尘控制区面积为329.2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烟尘控制区总面积为134.66平方公里, 建成区烟尘控制区面积较2006年扩大4.7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禅城区扩建了烟尘控制区,使烟尘控制区范围覆盖了整个建成区;其余四区对已创建的烟尘控制区进行复查。

(四)噪声达标区建设

2007年佛山市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为94.2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0%

(五)环保能力建设

构建和完善先进的环境监测应急预警体系,大力推进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全市继续追加投资推进新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的研究,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证的项目总数达到120多项。沙口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技术验收,连同南海小塘、高明富湾、三水大塘等三个在建站点在内全市水质自动监测站达到10个,饮用水源水质预警能力得到提升。

高明、三水区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通过验收,我市两级环境监察机构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

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编制了《佛山市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佛山市核应急预案》,组建市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咨询组,组织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全面检验应急监测队伍在面对实际环境突发事故中现场监测的应对能力。出动应急监测车3车次共30人次,对罗村纸类制品厂火灾,丹灶酚水污染河涌和西樵不明泄漏气体等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实施应急监测工作,及时提供现场监测数据。

环境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2007年以建设“数字环保”为理念,进一步扩展废水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对占全市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65%的企业实施废水排放监控,对省废气排放重点企业基本实施监控。截至2007年底已有90家重点污染源纳入在线监控,其中包括8家废气重点污染源监控。继续推进环保审批和污染物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建立审批项目数据库,提供项目审批进度、审批情况和审批结果的查询;建立污染源基础数据库系统,包括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基本情况、各污染物浓度的统计值、数据查询等。

四、环保科技与产业

(一)环境科技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作。至去年底,全市已有23家企业获得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前三批共18家企业按省的要求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已有14家通过省环保局的验收,1家已关闭,3家停产,第四批19家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正在开展审核工作。调查研究有喜色。2007年我市获省环境保护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市环保局获评选优秀组织奖。

(二)环保产业

2007年,我市环保产业单位数为145个,环保产业职工总数13817人,环保产业年收入为472673万元。

站内搜索:
公务员邮箱登陆: @foshanepb.gov.cn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200501A004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 版权所有
佛山市环境信息中心制作与维护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市东下路12号
办公电话:(0757)83382525 电子邮箱:foshanepb@foshanepb.gov.cn 粤ICP备15035135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29